首页 > 学员心里话——我在北外这一年

北外英语教育在职研修班从2015年开办至今,已慢慢聚拢了一群敢做梦,勇于奔跑着追逐梦想的年轻人。与北外相遇,圆梦的一刻也让新的梦想生发。在此,北外英语教育研修班的学哥学姐们讲述了他们的成长宣言和学习感悟。青春不老,逐梦前行。让我们用学术之光探索未知,信心满满、脚踏实地践行自己的梦想!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英语教育方向)
2016年秋郭晓暹

2016年的初秋,阳光明媚,我走进了北外精致秀丽的校园,不是作为一个来访者,而是众多学生群体中的一员。在秋季学期课程研修班的入学典礼上,倾听着相关学院领导简洁真挚,不乏幽默的致辞,特别是上一届老生代表们的激情发言,对于即将展现的学习生活我不禁充满期待。毕业多年,虽未离开校园,但却是站在三尺讲台之上。如今要端坐在课桌前,聆听教授专家的讲解,又会是一番什么光景呢?


在职学习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还是充满颇多挑战的。首先,随堂听课就不能保证。两个半天的课程。因为有一天的课程和自己的教学任务起了冲突,不得已只能听录播课。虽说录播课随时随地,一天24小时任意时间地点都可以观看,但是在繁忙的工作之外,按时完成考勤任务,并不容易,往往也是拖到deadline。但是录播课的优越性在后来完成课程作业时,才真正显现。


其次,我们和统招生的要求以及作业量和阅读量可以说是旗鼓相当。应用语言学每一周一个专题讲座,每个专题都有相应的阅读书目和单元作业,这是大家始料未及的。经过了最初几周的无助和挣扎以后,大家普遍感觉写东西开始有种得心应手的意味了。


要说到写作的话,文献阅读和写作课程功不可没。杨老师严谨、规范的治学态度是最为人所称道的。即便是在课堂上听得真真切切,看着讲义大纲条理分明,录播课还能反复回放,当我们面对作业任务时, 也难免满腹狐疑,这个作业到底是什么要求,是要找出重点呢还是写出评论? 这时我们才意识到,老师让我们在小组里讨论完成的任务,正是需要大家的集思广益。在图书馆明亮宽敞的小自习室里,大家热烈讨论,激情碰撞,也使得每个人对课程内容有更深入和透彻的理解。


跨文化交际课程的作业也是非常让人抓狂的。先要在10多人的大组里安排好各人的任务,然后登录论坛发帖回帖,最后还要把整个组员的发言整合成文。我们组在最初成立的时候,大家并不相熟,后来见面交流的机会也非常有限,我也是糊里糊涂被推举为组长,想到以后的杂事肯定一大堆,我也是硬着头皮允诺下来了。每一次的交流增进了组员的了解和沟通, 每一次任务大家也是各尽其能。当看到我们的论坛里老师发来了回帖,大家都倍感欢欣鼓舞,之前的纠结和困惑瞬间就变成了成就感。微信大群和小群里的交流越来越多,在学习丰富知识的同时还收获了丰厚的友谊。


二语习得课也是蛮有意思的一门课程。戴老师的天马行空和范老师的严谨刻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以前也常常自称自己的研究方向是二语习得,现在上了课才知道,自己的那点儿东西不过是皮毛而已,这是一个可以深入下去进行广泛研究的领域。


眼看着学期将近,大家期盼着假期的来临。不过,最艰巨的任务也摆在面前----四篇3000字以上的课程论文。一个学期的课程内容,需要现在来完美呈现。尽管比起统招生8000字的要求已经放宽了许多,但对于我们这些多年远离学术的人来讲,还是充满了挑战。这时网络课程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我们一遍遍观看相关的录播课程,直到弄明白我们需要完成的任务内容。搜寻资料又是一道关卡。这么些年不能说没有文献搜索的经验,但大多限于中文文献。通过这些课程写作,现在SAGE和JSTOR两大数据库已经轻车熟路了。特别是当我检索时,发现自己与这些浩如烟海的最新最前沿的研究距离是如此之近,顿时就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学术研究真的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啊!那些看似枯燥乏味的钻研,一旦进入其中,自是妙不可言的事情。就是在痛并快乐着的忙碌中,我按时完成了四门课程的写作任务。


一个学期转瞬过去了,又迎来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新的学期即将拉开帷幕,我想16秋课程班的每一位成员都和我一样,在期盼着又一个收获时节的来临。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1/08 10:2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