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师,请不要拒绝成长

发布时间: 2011-10-28 09:19   来源:
关键词:
【原创】老师,请不要拒绝成长 (2011-10-1410:13)标签:教师成长 分类:教师心理  成长,是人生一个永远的课题,只要我们活着,就需要成长,这个谁也无法例外,作为老师也是如此。作为教师,成长不仅仅关系到我们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也关系到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关系到我们的幸福。  作为教师,我们成长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总结、反思、读书、交流、听讲座等。在这些成长方式中,每一种方式的使用都可以促进我们的成长,应当说,作为教师,这些方式我们基本都在用,可是对一些老师来说用的效果可能并不理想,甚至有些出现了负效。也就是说这些方式的使用不仅没有促进成长,反而让他们对工作、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受到了消极的影响。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所以如此,是因为一些教师在有意无意地“拒绝成长”。  一、总结套路化  总结是作为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失的一项内容,总结的目的是从总体上分析、认识过去的工作,找出好的做法和经验,发现问题和不足。好的做法和经验今后更好地在工作中加以应用,问题和不足及时分析、处理,从而得以长足的发展。因为“遇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可是,在现在的工作总结中,有些教师的总结陷入套路化,一总结就是“一二三四”,看着面面俱到,却又不关痛痒,好的做法和经验没有得到真正地总结,问题和不足也没有得以发现和处理。如此以来,总结就成了套路化的把式,偏离了总结的本意。  二、外归因让反思缺失  反思,意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并获得成长”。作为教师,反思也是我们成长的一种方式,是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应该经常做的。不过,一些教师在问题分析中的外归因导致了反思的缺失。比如,当某个学生出现问题之后,我们可能会想“我的工作实在太忙了,顾不过来”、“这个学生太调皮了”、“他的家长根本不配合”、“看他交的哪些朋友,他不出事才怪了!”……可能我们分析的都是事实,这些情况的确都是存在的。但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是不是该思考一下: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让这个孩子朝好的方向转变,怎么样“教育”和引导对这个孩子才是“有效”的。这种反思不仅仅会推动这个孩子的转变,也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和成长,如果今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可能就能“有计可施”。  三、读书任务化  读书,是教师成长的一种方式,也是调节身心的一种手段。专业的书籍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休闲的书可以让我们在闲适、投入中享受一份轻松和惬意。一些视野开阔、有远见卓识的校长和管理者会定期给老师们推荐甚至买来一些书给老师们读。这是好事,无论对于学校、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可喜的事,但在一些老师眼里却成了负担。他们可能会抱怨“备课、上课就够累的了,还要我们读书”、“读了什么用啊,还不如歇一会呢”、“又有任务了,还要写读后感”……于是,他们就背着“任务”的包袱,带着情绪去读,结果就成了为了“任务”而读书,读完算完。到了写读后感的时候就拼凑甚至直接从网上下载一篇“交差”。书是读了,但是不是达到了读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四、交流负向化  交流对老师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成长方式。通过交流我们可以共享资源、互通有无、相互启发。在科技得以广泛应用的今天,交流的方式也很多。除了传统的座谈、交谈还有博客、即时通讯工具等。在座谈、博客等正式的交流方式中,交流的一般是经验总结、教训反思等。但在日常交谈、使用即时通讯工具的交流等时候,交流有时会出现负向化的倾向。比如,在日常交流中一个老师说:我们班如何乱,学生如何的难管、不听话,另外的老师立马起来响应,也述说起自己班里遇到的困境和难题,于是大家好像都成了“苦大仇深”、“遭受磨难”的受难者,大家似乎也“同心同悲”、“吾心戚戚焉”。如此以来,交流成了“诉苦”,“资源共享”和“相互启发”却不见了踪影。  五、面对培训完美化  培训,应该是教师所有成长方式中最正规、最有针对性的一种成长方式,它一般是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的。实事求是的讲,培训对教师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这里面包括各种系统的通识、学科培训,也包括各类讲座。在面对培训时,有些教师希望培训是一副“灵丹妙药”,可以给自己一个“万能公式”,让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如若不然就会遭到诟病,就会被指责“瞎搞”。在一些没有考勤的讲座中,讲座开始时的“济济一堂”可能会变成“稀稀拉拉”;有考勤的讲座中会有人“酣然入睡”,甚至“鼾声响起”;系统的培训也会出现“任务化”。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一些老师觉得“讲座(培训)不好”、“没意思”。应当说,能用来进行的培训或者开展的讲座都是有其必要性和可取之处的,不然就不会开展,但要求培训“字字金言”则不太现实。一次培训或讲座中能有一个点让我们受到启发或者为我们工作、生活所有就是值得的。这种点一个个的积累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面对培训的完美化会让我们错过这个积累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院长信箱: yzxx@beiwaionline.com      合作信箱: hezuo@beiwaionline.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1/08 1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