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他论】教育方式之论争:

发布时间: 2011-10-28 09:28   来源:
关键词:
过一种充实而幸福的生活形态端禾师人空间官网首页博文相册关注收藏[博客管理][发博文]搜索正文【别说他论】教育方式之论争:虎妈PK猫爸 (2011-09-0711:04)标签:教育方式虎妈PK猫爸沙龙 分类:活体随笔【今日议题】一种苛刻的教育方法被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写进名为《虎妈战歌》的书中,并被登上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引爆世界对东西方教育模式大讨论。而上海出现的“猫爸”现身说法:对女儿从小实施“民主”管教,跳舞、学习不操心,孩子照样考进哈佛。孩子的教育涉及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而家庭起到了最基础的作用,家长要担负起孩子成才培养的“第一责任”。那么什么是“成才”、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成才”、成什么样的“才”?本刊(《麓客》杂志)特约青年学者王堂兵(网名端禾)主持议题为“虎妈PK猫爸”的教育沙龙,畅享全国各地教育界人士的精彩观点。交流创生智慧,互动滋生友谊。■网络交流:“思维着的精神”教育人博客http://duanhe.blog.edu.cn/观点一:个别家长阶段教育方式选择的结果王灵艳北京虎城中学教师“虎妈”和“猫爸”的教育方式,都不能说是对孩子全程教育的终极方式。所谓的“中国式教育”和“民主教育”只不过是个别家长在对某个阶段的孩子进行教育时所选择的方式,而并非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实质性区别。我相信蔡美儿和常智韬在子女的整个教育中,都不会全程“强制”或“民主”,他们的选择是具有阶段性的。就如常智韬所说的“常帅10岁之前,我和“虎妈”教育方式差不多。蔡美儿最后也说,“18岁以后再采用西方的方法”。他们都是通过“训练”使孩子“习得”好习惯、好爱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与修养,然后再给孩子足够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自由选择人生道路。真可谓是殊途同归。教育的最终目的,并非阶段性成功,而是要回归到孩子的本真和兴趣,实现自我激励、自我发展。成长、成才、成功的实现,也须依赖和取决于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和发自内心的喜好。端禾点评:人活着,不是为了一个单一的生活目标,而是为了不同时间段里不同的目标。家长对孩子发展的影响不是永恒不变,不同的年龄阶段应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成为世界性趋势,但关注孩子的养成教育,给予宽舒的发展空间,这是家庭教育成功的现实条件和心理背景观点二:反思争论隐藏下的社会文化差异白宇极《校长》杂志编辑蔡美儿的书在大陆出版之后,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但在各种争执之中,反对蔡美儿的人所凭借的,多数是在媒体上得来的结论。蔡美儿不断强调的是,她所采取的教育手段其实远不止这些,而且在自己教育儿女的过程中,思想有很多的变化,严格上来说,在大多数理念上,和“猫爸”差距不大。其二,蔡美儿无论采用哪一种教育方式,都很难讲有对错之分。中国自古讲究“因材施教”,首先是要看究竟面对怎样的教育对象。对于一个自控力很差的教育对象,如果一味采用放任自流的手段,恐怕亦不可取。其三,由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个人追求个不一样,对于“成才”的理解肯定也有差别。譬如有父母只希望子女学个手艺,平安度过一生即好,有父母却希望子女一定出人头地,这势必产生不同的标准,而以不同的标准来考量同一个事情,产生不一样的想法又有何奇怪呢?在我看来,蔡美儿之所以在中国引起争论,恰恰在于中国社会整体的浮躁产生,迫切希望子女成为名利场的名流,否则“成才”一说何由产生?而美国人讨论蔡美儿,却是对他在教育中采取的手段是否侵犯一个人的权利,是否对形成完整人格有所损害,这和在中国产生的争论相较,之间所存在教育理念分歧恐怕是更为惊人的吧。端禾点评:中西方思维存在的惯性与差异性,决定了教育理念的偏差和方式选择的迥异。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因主流媒体的观点和个人取向影响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产生误读和偏见。真正贴近事实真相和当事人内心,我们才发现什么是客观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仅供浏览参考。)观点三:生活为成功的不同可能性开放肖明华成都市实外西区校长“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米兰昆德拉对生活的不确定性,充满着期许。这与“天生我材必有用”好有一比,体现自信的人生价值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成功没有标准,这与我校“让成功人士的子女更成功”一样,各行各业能取得一定成就的人都是“成功人士”。这样想来,不管是“虎妈”还是“猫爸”教育孩子的成功,仅是一个成功的个案,并非典范、样本。其次,“虎妈”的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孩子将来如果想出人头地,成为社会的精英,就必须从小受到严格的训练,付出120%的努力。古训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哈佛大学图书馆训也讲到“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须知,“吃苦”教育的意义,更多在于要孩子珍惜劳动成功、强化自我管理和磨练坚强毅力。接着,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描述,“母牛哺乳的欲望,比小牛吃奶的愿望更强烈。”家长对孩子的期待,远非一个“成功”可以概括,也绝非是阶段性成功。与此同时,不论家庭还是学校的教育往往是以“他我”来培养的,更多是忽略“自我”的塑造。最理想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尊重孩子、引领孩子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父母成为孩子的朋友、生命的教练和成长路上的“拉拉队员”。最后,谈谈我们的教育。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更多是关注孩子的科学文化知识累积,忽视了信仰诉求、精神发育、健全人格和个性发展等;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孩子的培养缺乏统一价值观,甚至没有把学生看作生命主体而应得以自由生长。教育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身心发育的特征,因材因时施教。端禾点评:成长,也没有统一的模式;成才,也没有唯一的路径;成功,是没有单一的标准。家长往往会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然会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成功信念要求、管束孩子。要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顺性而为、顺势而为、顺理而为、顺众而为,倡导以开发学生的自制力、创造力为中心的非模式化的教育。)观点四:成功需要一个感性丰富的灵魂熊兴权泸县梁才学校校长“虎妈”与“猫爸”的教育方式孰为成功?以此论及中西教育之差异,某种程度上是好比“鸡同鸭讲”,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再者说来,考上哈佛大学就是成功,也只能是阶段性成功。在旅美学者薛涌在《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一书曾论及,“钢琴课实际上是塑造美国未来精英的文化品位的过程。家长希望孩子不仅拥有世俗的成就,而且有一个感性丰富的灵魂。”所以,我们关注成功现象的同时,更应该洞悉、挖掘成功的内涵是什么,什么才是对孩子的发展最有价值的。印度精神导师克里希那穆提(JidduKrishnamurti)也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培养你的智慧,借着它找出问题的答案。你知道智慧是什么?它是一种无限的包容力,允许你自由地思想;没有恐惧,没有公式,然后你才能发现什么是真实的、正确的事。”我们的教育似乎充满着恐惧、填满了公式,孩子没有游戏、玩耍、思考的时空。我校为孩子们开辟了一块“开心农场”,就是要让他们踩在泥土上,自己去播种、收割,成功体验远比榜样引领、意识强化更能促进人的发展。另外,我们也看到在希腊语中的“学校”,意指“休闲”,就是可以自由地追求知识。而家长之所以将孩子送到学校去,是为了孩子的好奇心得以满足。而在中国,则从古时兼为习射、养老的场所,演变为促进、实现成功人生梦想的地方。所以,在教育实践中,尊重而不放纵,关怀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导,赞赏而不苛求,这是非功利化的教育,是情智交融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更能激发生活的活力,享受生活的快乐,体验人生的价值。端禾点评:有人问日本人“日本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答曰:丰富的情感。人只有丰富的情感,才会激发创造力。《学习的革命》有言,“成功梦想激情敏感体验。”只有梦想才能超越,才能摆脱平庸;只有激情才能感动自己、感召他人;只有敏感才能抓住一切机遇,领略生命的美和奋斗的意义;只有体验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教育是有灵魂的,所以,应该更多关注孩子作为人的精神内在和生命发育。)观点五:教育方式应互为补充不是非此即彼黄梅西南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士教育与环境文化、人的个体特质与身心发展规律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虎妈”是一种较为严格、专制式的教育,“猫爸”是一种民主、宽松式的教育。这两种争论,实质在于教育究竟采取什么方式,是一种教育方式之争。方式并不存在对与错、好与坏,它依据于文化环境、孩子的个性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而论。教育存在着一种文化适应性,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只要教育方式能够与这个文化环境相适应并形成一种教育合力,这对于教育就是有利的,反之,就是不利的。同时,对于儿童来说,在儿童个体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教育点,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儿童生活习惯的养成、科学素养的教育方面,需要严格的教育,创造力是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没有严谨的科学知识基础,就谈不上创造。而儿童人文素养的养成、身心的健康发展则需要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总之,教育方式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在个体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教育手段的协同作用。端禾点评:每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都有自己的结构,并充满张力,即由不同的思想信念构成的张力,它或推动或阻碍着受教育者的发展。而家庭教育的共同点,都是基于对孩子的爱和责任,目的都在于促进孩子的成功。理念、文化、诉求迥异,采用的方式和促成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好的教育,适合个性,写在脸上,贴近内心。)家庭是孩子的潜能开发地

陈碧华成都华阳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只有个体的心理素质得到良好的训练,心理潜能得到有效开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发展中的种种障碍。“虎妈”与“猫爸”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成功之处在于让孩子的心理素质得到了应该的训练,心理潜能在不同的阶段得到了相应的开发。

每个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家庭也是独一无二的,不管采用专制也好,温情与民主也好,家庭的功能在心理素质的训练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理素质又影响着行为的方向与结果。在家庭教育方式中,不同的家庭作为一个不断运行的动态系统实现着不同的功能。家庭实现其基本功能、完成其基本任务的能力主要体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问题解决能力;(2)沟通;(3)家庭角色分工;(4)情感反应能力;(5)情感介入程度;(6)行为控制。“虎妈”在行为控制与情感介入程度上完成了家庭的任务,“猫爸”在沟通上实现了家庭的重要功能。当家庭的功能真正发挥作用时,孩子的心理素质得到了良好的提升,潜能得到了最好的开发。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院长信箱: yzxx@beiwaionline.com      合作信箱: hezuo@beiwaionline.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1/08 1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