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不再只把民企当“备胎”

发布时间: 2011-12-12 10:16   来源: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不再只把民企当“备胎”

发布:转载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1-8-9 9:18:00

大学一毕业,胡丽便选择在民企工作,生活既辛苦又充实。

 一方面,胡丽自嘲是互联网民工,每天累死累活,“恨不得一个人当两个人用,恨不得全天24小时工作。”

 另一方面,拿着自认为还算可观的4000元月薪,每天在自己的履历上不断增加着能力的砝码,为今后的晋升、跳槽做准备。胡丽为自己“放长线钓大鱼”的职业规划奋斗着,并自得其乐。

 当下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在能源、金融、电信等领域把持垄断地位的国企仍最受大学生的青睐,外企也凭借高薪和比较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保持着不容忽视的强劲竞争力。

 然而,随着近些年国内民营企业的迅速壮大,越来越多像胡丽一样“怀揣长远战略眼光”的大学生加入了民企,胡丽班上共40名同学,其中有21名同她一样走进了民营企业,民企热已初露端倪。

 就业观转变,民企不再只是“备胎”

 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提起大学生去民企就业,公众通常将其和“备胎”联系在一起。

 在大多数人看来,普通大学生乃至一些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之所以选择进入民企工作,理由不过是“‘国考’没过,进机关事业单位未遂,抑或是英语计算机等硬件条件差,未能拿到进入外企的敲门砖”。

 但如今,因为嫌国企死板、晋升空间模糊,嫌外企节奏太快、薪水挣得辛苦,一些大学毕业生开始主动选择进入民企。

 北京某重点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网站公布了该校的就业数据,在毕业生就业流向表的分类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本科毕业生进入民企工作的就业比例:2007年是24.09%,2008年是26.17%,2009年是28.47%,2010年是32.41%。

 该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说,一些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正渐渐将求职目光转向一些体制外的工作,以已经上市的知名民企为主。

 一些80后、90后的应届毕业生在加入知名的互联网民营企业四五年后,便可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总监或业务部门经理,这一现象在各大民企中已非罕见。

 腾讯招聘总监助理陈双华认为,一些民企在组织结构上保持扁平,管理上充分授权,决策上拒绝官僚主义,工作上推崇“敏捷迭代”,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机构臃肿、决策缓慢”的大企业病,给予了年轻人充分的成长空间。

 胡丽说,这正满足了当下85后、90后大学生越来越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诉求。

 新东方人力资源总监印涛说,许多本土的大民企敢于大范围地在核心部门、关键岗位上任命本土人才,从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不少当下大学生对于“企业是其第二大学”的期待。

 相对外企而言,陈双华认为,经历了多年的成长和在开放市场环境下的锤炼,许多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人才战略等方面的工作思路已和国际接轨,日趋专业并走向成熟。

 “一些国内的知名民企已是行业内的世界级公司,大学毕业生加入中国这样的民企实际上是走进了世界级公司的总部,而不像其他外企在中国的分部。”陈双华说。

 民企吸纳国内大学生数量连年增高

 一个巴掌拍不响,大学生意欲加盟,民企也着实需要人才。近年来,民企在国内招聘大学生的数量持续增长。

 来自百度公司内部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校园招聘290人,2010年400人,而在2011年,校园招聘的数量已猛增至1200人。百度校园品牌总监张高说,2012年预计的offer目标是2000人。

 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校园招聘中,国内另外一家知名民企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也招聘到应届大学毕业生近两千人。

 “民企一年招一两千人,这在四五年前是想象不到的。”吉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一位老师说。

 改革开放30多年,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其人才需求量也日益增大,业内人士认为,民企纷纷争夺高校大学毕业生,从一定程度上也透露出民企对优质人才的渴求。

 张高说,一些新型企业,比如IT企业需要大量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然而由于目前国内高校的教育体系与互联网行业的需求存在着不小的距离,高校毕业生普遍缺乏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难以符合企业用人需求。

 “这和买衣服一样,好看的,且合适自己的就那么几件,去晚了就挑不到了。”哈尔滨工程大学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说。

 为招揽优秀大学生,各大民企各显神通,纷纷拿出看家本领。

 职业规划大赛、全国巡回宣讲、校园兼职代理、冠名公益活动、人才培养基地……暑假期间,一些打着实习实践计划旗号的人才争夺大战便在各大高校纷纷上演。

 “一些企业将招聘行动提前搬到实习期,甚至逼近课堂展开攻势。”有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说。

 企业的目标很明确,“提前打响校园招聘战,借此吸引优秀人才,找到满意的准员工。”

 一位资深人力资源总监透露,在高校中,大凡和企业挂钩的活动,都少不了和企业同年的人才招聘方案的配合。

 麦可思一项针对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良好的企业文化,轻松的组织氛围,明朗的职业前景、晋升空间和丰厚的薪酬激励成为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去向的重要指标。

 据了解,国内某知名互联网企业便拿“年假”作为抢夺人才竞争的砝码:加入公司的第一年就可以有10天年假,入职的第二个自然年是每年12天的年假,以后每增加一年,增加一天年假,最高可达20天。

 人才争夺战中民企争打福利牌

 日前,中华英才网发布了最新的“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报告”,中国一流互联网企业的身影跃上榜单,民营企业还战胜外企,在今年大学生雇主品牌认可度中占据次席。

 有说法称,快速发展的民企,已将国企、外企之优势集于一身。在一些大民企,既可以享受到原本只有在体制内才有的落户、住房等福利,还可以拥有和外企一样的高薪酬和自由度。

 陈双华说,民企中一些互联网企业正逐渐为员工建立起完善的薪酬福利体系,涵盖员工健康、保险、医疗、落户、住房等各方面的核心需求。

 对大学毕业生而言,在一线大城市工作,买房置业是一件无法回避的大事,而能否分到房子或者有相关的福利待遇则成了他们选择单位时的重要考虑。

 一些民企推出了为员工购房的计划,令一些原本将其列为招聘杀手锏的国有企业黯然失色,也让不少应届生闻风而动。

 6月底,腾讯公司正式启动的“安居计划”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反响。此次,腾讯计划将在3年内投入10亿元人民币,为首次购房员工提供每人20万~30万元的免息借款。另外,相对于部分国企和外企而言,该项目部分福利的惠及对象甚至还会包括员工家属。

 “正所谓先‘安居’才能‘乐业’,先‘安身’方可‘立命’。”陈双华说,民企提供这样富有竞争力的整体福利计划,以免除优秀人才在柴米油盐方面的后顾之忧。

 外企的工作环境一直被人艳羡,比如,公司有免费的健身房、丰富的茶点,现在,一些大民企也将之“复制”过来。

 “部分知名民企独特的企业文化,良好的组织氛围,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印涛说。

 陈双华也认为,民企拥有更加轻松的工作环境,民企内部各层级之间通常以更为透明直接的方式进行沟通。他举例说,在一些互联网企业,员工可以利用内部BBS平台和公司高层讨论一些公司发展、产品业务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甚至关于食堂排队时间太长这样的小事都得到了高层的细心解答。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院长信箱: yzxx@beiwaionline.com      合作信箱: hezuo@beiwaionline.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4/26 14: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