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开放教育评价

发布时间: 2011-11-03 14:55   来源:
关键词: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远程开放教育评价”。

在政府官员出席的、隆重的开幕式活动之后,联合国教科文高等教育部Mariana Patru教授发表了“开放远程教育质量观:从2009年国际会议看开放远程学习(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ODL)发展” 的主题演讲,报告介绍了国际开放教育的发展趋势。她认为开放远程学习是为社会提供的、传统教育模式之外的一种选择,在多数的国家,人们普遍看中的是开放远程学习的宽入口,关注的是提高其教育质量和保证成本效益。[1]

M. Patru教授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21世纪的技术与教育环境变化。自19世纪末期人们利用电波传递信息以来,20世纪70年代的卫星通讯和电缆技术是一次技术飞跃,它推动了ICT(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在世纪之交的年代,大量基于ICT的技术通讯方式出现,正是通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传播知识的新途径,出现了今天的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开放教育等等教育形式。

触发人们称之为“信息技术革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高等院校面临竞争的新经济模式,其中明显的改变是教学媒体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学习资源提供者的多元合作成为市场竞争的孪生兄弟;其二是各种通讯工具出现并成为学习的工具;第三是教育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从传授知识变为学生的导师(指导者)。这些改变形成了今天的ODL教育的基本特征:一个开放的、资源可共享的、合作空间不断扩大的教育环境。

教育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的ODL可以从国际会议议题得以反映。2009年,在各大洲都有很多受人们关注的国际会议,它们讨论了如下的问题: 美洲与加勒比会议(Cartagena)讨论了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和保证个性化服务质量的系统;亚太地区国际会议预备会(澳门)反映的是远程学习、开放教育和电子学习环境下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欧洲国家教育预备会议(Bucharest)讨论的题目是跨域高等教育和教育的南北对话;非洲国家会议(Dakar)的核心问题聚焦质量保证系统;阿拉伯地区会议(Cairo)发表了开罗宣言,提出阿拉伯国家坚持教育进步和保证质量,要构建基于地区信息技术水平的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体系;中西亚教育预备会议(New Delhi)提出技术进步带来了高等教育社会角色的新改变,电子学习和在线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教学模式。

M.Patru教授的报告引用了J.DanelODL三角形概念:全球化形成的压力使得很多国家在发展中注意提高质量,由此形成了传统教学中的过程、成本和质量构成的教育铁三角,幸运的是远程开放学习较好地解决了规模扩大、改进质量和降低教育成本的矛盾。其中有一个观点是热点讨论的教学质量与学习资源适配(fitness)问题,在J.Danel的《数字世界中的教育》中给出了能够被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教育资源质量是对学习内容设计,保证为学生在正确的学习时间提供正确的教学内容,使得学习者高效率地获得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并且让学习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决定因素。

M.Patru教授的报告还讨论了质量保证和质量确认的个人观点。她认为这是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面对全球化和国际化,建立具有匹配性的质量保证和认证体系,已经成为快速发展中的高等教育的紧迫任务,而构建质量保障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进行标准化、专业和基础教学方面的调整。认证,重要的问题是学校之间对教育质量的互认问题,是需要参照不同的外来证书、文凭、学分的计算和置换算法的复杂问题。

23届年会以评估为主旨。前AAOU主席、印度尼西亚特布卡(Terbuka)大学校长A.Suparmen教授做了题为“关注开放远程教育学术的评价”的主题演讲,[2]日本放送大学校长Hiromitsu Ishi教授做了题为“日本开放远程学习的学术特点:开放远程学习与传统教育的比较”[3]的主题演讲。他们的演讲体现了会议的主题:评估研究是一个涉及开放远程学习方式的全过程的研究课题,包括了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教学质量、办学成本效益、招生规模策略评估等方面。

大会按照分主题举行了分组平行会议,共用了5个单元时间,呈现了116篇论文:

1分主题“远程开放教育的经济性评价”,进行了26篇论文的交流。论文作者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评价方法,这些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远程教育机构的开放性拓展——上海电视大学在构建学习型城市中的自我评估和调适(徐皓,中国)[4]、基于教育质量评价的20年毕业生追踪调查(Durri Alizadeh,印度尼西亚)[5]、生源调查与招生规模设计(N.Kwak,韩国)[6],教育成本与学习价格承受指数问题(Irfan Reza,伊朗)[7]等等。

分2页 当前为第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跳转: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院长信箱: yzxx@beiwaionline.com      合作信箱: hezuo@beiwaionline.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1/08 10:03:37